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资讯 > 食品安全资讯

良品铺子零食吃出金属,贴牌生产难过质量关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还记得小时候孩子们吃的零食,动物饼干,江米条,山楂糕,果丹皮,种类虽然不多,却支撑了孩子们的整个童年。近些年的零食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坚果、海鲜、肉类等等,都成为了随时随地打开就可以吃到的零食。无论上班,上学,居家还是外出,零食早已成为一日三餐以外,每日必须的宝藏食品。正因为如此,零食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近日,有消费者在留言投诉称,在天猫超市购买的良品铺子香酥大麻花中吃出长条金属物。鉴于麻花是从天猫超市购买的,消费者联系了天猫超市客服进行投诉,天猫超市客服表示只能对此商品进行退款,并无其他处理措施。消费者表示,在吃的东西里看到这根金属丝之后,过了很久都依旧觉得恶心。

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联系天猫超市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打算退款了事儿。这个麻花也不贵,不求经济赔偿。我的诉求很简单,只求给予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警告,让他们能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戒!”

贴牌生产企业:车间里有金属探测仪 不应出现金属

为进一步了解事件的真相,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良品铺子香酥大麻花的实际生产单位“杭州宏康食品有限公司”,其大客户经理夏兆彪称,产品生产后道工序中都有金属探测仪,如果有金属物,探测仪能够检测出来,会将有金属物的食品剔除。对于记者提出的消费者吃到的这款麻花里怎么会出现金属,夏经理并未给出直接答复。当记者问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良品铺子作为品牌方会做哪些处理,夏经理表示与良品铺子是合作关系,其他不方便向媒体透露。

良品铺子:确有问题食品出现 严惩生产厂商

不少消费者都是冲着良品铺子的招牌,才选择购买良品铺子的零食,而此次的消费者在麻花中吃到金属后,也表示对良品铺子这个品牌有些失望。希望良品铺子能够把食品安全重视起来。

随后记者拨打了良品铺子客服电话,要求良品铺子做出回应。良品铺子在之后给出的回应是需要消费者把有异物的麻花寄回,做异物检测。记者问道,此次吃出异物的麻花是由良品铺子委托杭州宏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对于被委托单位生产的食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良品铺子是怎么处理的?良品铺子方面相关人员表示,若核实为工厂问题,会对工厂做出相应处罚,同时也表示处罚力度和金额是比较大的。

目前良品铺子正在联系消费者将吃出异物的麻花寄回,以便检测。

问题频发:良品铺子商品屡次被抽检不合格

据了解,这不是良品铺子零食第一次出现问题,过去的几年每年都有良品铺子的零食被抽检出不合格。

2016年底,四川省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外通报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良品铺子子公司四川良品铺子食品有限公司邛崃临邛东街店销售的标称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针菇(香辣味)不合格。

2017年1月26日,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公告中披露了休闲食品品牌良品铺子旗下的一款原生腰果产品抽检不合格,原因是霉菌超标。

2018年12月,湖南省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抽检结果显示,湖南良品铺子食品有限公司佑母塘路一分店销售的标称平江县新翔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面筋卷(烧烤味)(挤压糕点),经检验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

产品供应商众多 贴牌生产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铺子的零食大多委托其他企业进行代加工,就是日常所说的“贴牌”,我们日常吃到的良品铺子的零食可能来自成百上千个零食生产企业。仅搜索良品铺子京东旗舰店就能发现,其所售鸭脖的实际生产单位为“上海顶誉食品有限公司”、活力白领综合果仁的实际生产单位为“安徽山里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甘栗的实际生产单位为“北京富亿农板栗有限公司”,良品铺子京东旗舰店内几百个单品几乎都属于这种情况。

图片来源:良品铺子京东旗舰店

记者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良品铺子天猫旗舰店中,许多商品的展示图抹去了被委托单位名称和地址,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消费者,以为良品铺子的零食就是由良品铺子生产的。

图片来源:良品铺子天猫旗舰店

过度依赖生产企业  管控力不从心

从良品铺子的运营模式看,良品铺子与生产企业签订委托合同,由生产企业负责生产,良品铺子负责经销,虽然良品铺子对生产企业有管控,但由于良品铺子本身支撑不了整个生产环节,且不直接参与生产,只能依赖外部企业,使得良品铺子在食品安全方面明显力不从心。

消费者基本都是冲着良品铺子的品牌购买的零食,为良品铺子贴牌的企业所生产的每一个有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品都与良品铺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单单内部处罚生产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消费者一个对良品铺子的零食有信心的理由!

近几年,良品铺子上市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作为一个食品品牌,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得良品铺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其高端零食的定位并没有带来高端零食的品质。无论走得多远,路有多长,吃得放心都应该是一个食品企业对于消费者永远的承诺。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也提醒消费者,在遇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尽可能保留问题食品,便于监管部门及时调查取证,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增强安全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创建时间: 2019-05-24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创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食安食品安全培训网所有,如需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食安食品安全培训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食安食品安全培训网)”的文字及图片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15330028656